1950年,中南海里的毛主席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信。信封上写着熟悉的字迹,打开一看,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师刘策成写来的。这个名字瞬间把毛主席的思绪拉回到了那些惊心动魄的岁月——要不是这位老师,恐怕就没有后来的新中国了。
生死边缘的两次营救
说起刘策成这个人,那可真是个传奇。1883年生在湖南新邵,从小就爱读《庄子》,特别是那句“嫉恶如仇”,简直就是他的人生座右铭。后来还跑到日本留学,加入了同盟会,跟孙中山、黄兴这些大人物都是铁哥们。
回国后,刘策成在湖南第一师范当历史老师,就是在这儿遇到了年轻的毛泽东。这师生俩一见如故,刘策成经常跟毛主席讨论历史,越聊越觉得这学生不简单,直夸他是“天下奇才”。
那时候湖南被军阀赵恒惕控制着,这家伙对毛主席可是恨得要死。1922年毛主席跟他当面锣对面鼓地斗了一整天,把赵恒惕气得半死,私下里咬牙切齿:“有毛泽东就没有我赵恒惕!”
1923年4月,赵恒惕的特务打听到毛主席在文化书社开会,立马派人去抓。不过这消息被刘策成知道了,他当时正好是湖南省会警察厅厅长,按理说应该听赵恒惕的话去抓人,可他偏不。
刘策成转手就让手下通知毛主席:“赵恒惕要抓你,赶紧跑!”毛主席收到消息后,立马带着家人连夜逃离长沙。这一跑,就躲过了一劫。
第二年,毛主席因为工作太累病倒了,回湖南养病。赵恒惕的密探又盯上了,准备趁机下手。刘策成又一次得到风声,不但通知毛主席,还托人送去100银元,劝他们快点离开。就这样,毛主席又一次化险为夷。
被怀疑的“内鬼”
赵恒惕也不是傻子,连续两次扑空,他开始怀疑身边有内鬼。虽然没有确凿证据,但他把矛头指向了刘策成,一气之下把他发配到衡山当县长。
多年后,有记者问赵恒惕为啥没能干掉毛主席,这老军阀苦笑着说:“我也不知道,可能是他的能量太大了吧。”其实哪是什么能量大,分明是有刘策成这样的正义之士在暗中保护!
到了衡山,刘策成依然秉承着“为民做主”的理念,清正廉洁,老百姓都叫他“刘青天”。这名声传开后,连蒋介石都想利用他来装装门面,多次召见他参加各种会议。
不过刘策成心里门儿清,知道自己跟蒋介石不是一路人。1939年,他见到了老朋友徐特立,收到了毛主席亲笔题写的《论持久战》。看完这本书,刘策成感慨万千:“润之这个人,我早就看出是天下奇才,但没想到他会有如此盖世雄才大略,远在诸葛亮、华盛顿、林肯之上!”
28年后的重逢
新中国成立后,刘策成多次写信给毛主席。1950年那封信里,除了叙旧,他还提出希望能安排个文史工作。毛主席看到信后笑得合不拢嘴,立马回了三封信。
第一封信里,毛主席直接安排:“你不用来北京找我,我已经跟湖南那边打好招呼了,去找程潜省长就行。”
刘策成被安排到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,不过他想专心搞《庄子集解内篇补正》的研究,又写信提出想去文史馆工作。毛主席二话不说,直接联系统战部李维汉,最后把刘策成安排到了中央文史研究馆。
1951年7月,刘策成全家搬到北京。毛主席特地在中南海丰泽园门口迎接,一见面就激动地说:“策成先生,23年一别,整整28年了!”
这话把刘策成说得眼眶都红了。两人在书房里畅谈,刘策成有些自责地说自己在国民党里混成了“旧官吏”。毛主席连忙打断:“不对,策成先生,您不仅对我个人有救命之恩,更是有功于国于民。您是真正的当代庄子!”
知恩图报的领袖风范
吃饭时,毛主席亲自给老师敬酒:“先生,我等待今天,已经等了28年了,要感谢先生教诲之恩!”
临别时,毛主席送了两件礼物:一本《庄子集解》和一张北极熊毛皮床垫。他说:“您之前送我的那本书被赵恒惕抄走了,这本是我长征路上收集到的,每次读就想起您。这床垫是苏联朋友送的,您年纪大了,北京比湖南冷,防防风湿。”
从那以后,毛主席经常邀请刘策成到家里做客,逢年过节必送礼物慰问,每年还请医生给老师体检。这份师生情,一直延续到1957年刘策成去世。
真情永在人间
说实话,像刘策成这样的人,在那个动荡年代真是太难得了。明明是军阀的亲戚,手握重权,却敢冒着生命危险保护革命者。这不是因为别的,就是因为他有一颗正义的心,看得清楚谁才是真正为了老百姓好。
而毛主席对待恩师的态度,更是让人感动。贵为国家领袖,依然记得老师的恩情,不但安排工作,还时时关怀生活。这种知恩图报的品格,真是让人敬佩不已。
现在这个社会,还有多少人能记得曾经帮过自己的人?又有多少人能在功成名就后,依然对恩人保持着那份初心?刘策成和毛主席这对师生,用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:真情永远比权势更珍贵,良心永远比利益更重要。
你觉得在当今社会,我们还能找到像刘策成这样敢于为正义挺身而出的人吗?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们身边的感人故事!
旺润配资-配资正规平台-股票配资平台app-炒股配资什么意思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